9月26日,宁夏2007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大学生资助金发放仪式在工会大厦举行,全区80名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大学新生受到资助。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七年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区各级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行之有效的工作,工程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资助特困大学生580名,特困高中生600名,发放资助金1324万元。涌现出了徐文龙等一批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知恩图报,反哺社会的先进典型。
为了切实做好2007年度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相关工作,自治区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发扬"严、深、细、实"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深入发展,为做好今年的助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7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夯实了一个基础。在资助对象的遴选上,各市县(区)文明办把资助对象准确定位在品学兼优,有培养前途,家庭生活贫困,无力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上。在确定资助对象的同时,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档案资料,精心搭建助学信息平台,通过加强资助项目设立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避免重复享受资助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扩大资助面。
二是强化措施,营造氛围。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教育、关注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浓厚氛围,扩大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强化组织协调,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强化典型引导,充分发挥"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开辟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关心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学生,使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在宁夏蔚然成风。
三是突出管理和监督两个重要环节。为让真正贫困的大学新生得到资助,杜绝信息上报错误和出现"人情"资助,在严格监督管理制约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坚持学校和乡镇、县(区)、市层层把关的严格审核程序,坚持在学校和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示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实现了不重复资助和"零举报"的目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