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详细阅读 ]
京剧
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许多省、市、地区,它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清末在曲艺"落地唱书"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簧、绍剧等曲种、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成型,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时称为"绍兴文戏",1930年以后又发展成为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1938年改称越剧 。[ 详细阅读 ]
川剧
豫剧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豫剧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 详细阅读 ]
皮影戏
桂剧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一部分祁剧艺人落户桂林后,开始用桂林话演唱祁阳戏,时人称为桂林班,后人即称之为桂剧。[ 详细阅读 ]
宁海平调
秦腔
徽剧
粤剧
评剧
河北梆子
木偶戏
茂腔
傩戏
高腔
青阳腔
弋阳腔
新昌调腔
蒲州梆子
宛梆
永安腔戏
潮剧
黄梅戏
苏剧
莆仙戏
梨园戏
策划:中国文明网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