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傣族的葫芦丝把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竹管下端,嵌有铜簧片,中间一根较长的竹管开七个按音孔,可吹出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其余两根是副管,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吹奏时,主管奏主旋律,副管发单音,形成和声效果,音色柔美悦耳。其它民族的葫芦丝在形制上与傣族的大同小异。
上世纪50年代末,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葫芦丝的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