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戏园
中国古代正式的演剧场所,在宋元时代是勾栏,在清代则是戏园。
戏园最初的经营形式为酒馆,即一边卖酒馔,一边演戏。酒馆戏园出现于明末,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经常提到在酒馆会饮观剧的情景,如崇祯五年(1632年)五月二十日记曰:“羊羽源及杨君锡缑皆候予晤,晤后小憩,同羊至酒馆,邀冯弓闾、徐悌之、潘葵初、姜端公、陆生甫观半班杂剧。”
乾隆以后,酒楼演戏逐渐被茶园所取代。茶园是喝茶的地方,没有酒桌上那种喧闹声,比较适于人们观赏戏曲演唱,所以成为更受欢迎的观剧场所。
茶园里最好的座位为“官座”,设在左右楼上靠近戏台的区域,每座之间用屏风互相隔开,其性质类似包厢,左右楼各有三四个包厢。官座的设备,道光时有矮桌一个,靠近前面的栏杆摆放,桌后设椅,上面安设坐褥,供主人坐,椅后又有高凳让仆人坐。
【点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