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十七大代表、北京四中党委书记张云裳
(游扬 画)
她,22年如一日坚持“早到晚退”;她,端庄秀美却不是“合格”的贤妻良母;她,身为领导却一向自谦是为大家服务的人……她就是张云裳,一名22年来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从北京四中的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处主任、副校长一直做到党委书记的优秀共产党员。
22年坚持“早到晚退”
22年来,每天早晨7点之前,张云裳就已经到校了,晚上8点20分,孩子们开始上第二节晚自习时,她仍在校园里转悠,等到巡查完教学楼里每一间教室,看着学生们都在安心自习,她才放心地离开。和张云裳一起工作了20多年的四中教师刘虹英告诉记者:“这样坚持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也许并不是难事,可是张书记这一来就坚持了整整22年,这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更多的是她对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
十六七岁的孩子正处在叛逆年龄,如何在思想上引导他们可不轻松,但这可难不倒政治老师出身的张云裳。学生不准带手机、化妆、烫头,张云裳执行得毫不含糊。可为了实现孩子们的自主发展,严肃的书记思想一点不落伍,在她的鼓励下,孩子们办起了自己的文学社、戏剧社、摇滚社,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梦想。
张云裳坚持管与理相结合,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养成教育,又注重深层次教育。她所带年级的学生整体纪律强、作风严、学风正、成绩优,毕业时仅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达18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55%左右,成为北京四中十几年中考入清华、北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为工作数次“忽视”亲人
就是这样一个工作拼命,把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学生和学校的优秀党委书记,在家里转换成母亲、妻子和女儿角色时,却并不“合格”。
今年四中举办世纪音乐庆典时,张云裳从舞台、灯光、音响到消防通道,样样操心。与此同时,张云裳的儿子作为四中优秀毕业生也被邀请回母校参加大合唱。然而,当演出在鲜花和掌声中圆满结束时,张云裳的儿子却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原来,孩子在演出前已高烧近40摄氏度,但为了不因儿子一个人影响大家排练数月的演出,张云裳硬是没向大家透露一个字。
张云裳的母亲在老家患带状疱疹并导致肾衰,情况非常危险。可是那段日子,恰逢四中主办的海峡两岸基础教育研讨会开幕,张云裳已经连续数日加班进行前期准备。她咬着牙没回家,直到研讨会结束,这个“不孝女”才含着泪给母亲打电话道歉。
因为有个工作繁忙、下班没点儿的妻子,张云裳的丈夫默默承担起家里买菜、做饭、带孩子等全部家务,全力支持她的工作。为工作,张云裳牺牲了太多和亲人相处的时间。
当干部就得为大家服务
张云裳常说,干部不是管人的,而是为大家服务的。她自己也正是这样去做的。
2007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张云裳抓住机会邀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参加了北京四中与希腊一所学校的“同心结”活动。活动中,张云裳把学生推到了最前列,接待、讲解等所有安排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张云裳深知,越是重大的活动,就越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像这样难得的机会,她每年都会为学生创造很多。
在对优秀青年教师的推荐、选拔、任用上,张云裳非常大胆。她坚持每学期和每位班主任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她还非常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情况,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从事学校党政工作以来,张云裳一直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发展尽其所能地默默奉献着。
“工作纵然辛苦,但有句时髦话不是说了嘛,‘累并快乐着’,我自己就是这样。”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云裳表示,她会继续发扬四中“遇事不畏难,坚持能做好”的优良传统,为搭建一个坚实的教育平台而努力。(记者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