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内分泌学科奠基人之一邝安堃教授
资料图片:邝安堃教授在诊疗中
每年清明,瑞金医院的内科医生都会来到邝安堃铜像前,敬献花圈,缅怀恩师的教导。作为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家,瑞金医院内科的奠基人,邝先生培养的弟子包括王振义、陈家伦、龚兰生、唐振铎、许曼音等知名大家。
1992年,邝安堃以90高龄谢世,学生们献上的挽联写道:
学贯东西,探歧黄奥秘,节节攀登,中西医结合楷模;
誉满中外,察体液精微,孜孜求索,内分泌学派先驱。
资料图片:瑞金医院内分泌研究所三位创始人,丁霆(左)、邝安堃、陈家伦(右)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就是邝安堃上课的情形。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内分泌科老前辈陈家伦教授回忆说:“他上课从不带讲义和课本,总是出口成章,娓娓道来。”
跟着邝安堃查房,是学生们最紧张的时刻之一。每周查房时,邝安堃要求学生汇报病情必须脱稿,决不允许拿着患者病史。同时,他对学生还有一个特殊要求:小病讲1小时,大病讲5分钟。一个很常见的小病,邝安堃常要求学生从原理讲起,详细阐述;而一个罕见而复杂的大病,他又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把精要总结完毕。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各种疾病,而不仅仅停留于皮毛。
陈家伦用“时尚”来形容邝安堃的学术风格,他追求“新”,常告诫学生:“做学术不要只做人家做过的事情。”早年,邝安堃虽年年为学生授课,但每年都添加新内容,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求新精神影响了众多后来者,使瑞金医院内科至今保持着不甘人后,务实求新的奋斗理念。
邝安堃刚回国时,正是20世纪30年代传染病极为猖獗时期,传染病防治是当时内科的工作重点。1934年春,邝安堃在一次查房时,发现病房中有不少原因不明的氮质血症病人,轻者自愈,重者死亡。第二年,又住进一批类似患者,经过几番严密的观察与治疗,证实了他们属于回归热患者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氮质血症型。1936年,邝安堃发表了关于此病症的论文,成为“全球第一”。40年代,邝安堃又在国内较早确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和结节性多动脉炎。
1952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了,邝安堃着手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内科实验室。1956年,广慈将大内科分科,邝安堃和同道们协商后,分出了血液、心脏、内分泌、消化、肾脏等科,而自己逐渐把注意力放在内分泌学科上。
在邝安堃的从医生涯中,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诊断让国内外惊叹。原醛1955年先在国外被诊断,1957年,广慈医院内分泌科则发现了国内第一例,此后的30年,邝安堃和弟子们一共诊断了近200例病人,为国内最大。
此外,邝安堃他们还于国际上较早发现了雌激素水平升高与男子乳房发育有一定关系;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氯霉素治疗严重伤寒;诊治国内第一例西蒙·席汉氏综合征、自身免疫性阿狄森氏病和血紫质病;应用睾丸酮改善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
几乎每一个评价邝安堃的人,首先会提到他是一个学识极其广博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邝安堃的“天才公式”和爱因斯坦的一样,99%来自于汗水。为了学习外国文献,邝安堃要不仅看,而且抄。这种抄写习惯保持了终生,直到后期,他有时会让学生用相机翻拍文献,自己拿着放大镜阅读。
邝老生活极有规律,几乎每天都要上体重计过磅,力求保持在70公斤。作为国家一级教授,邝安堃的月工资比普通人不知高出多少,可平时的他衣着朴素,衬衫穿到破,毛衣穿到抽丝。饭菜简单,不沾烟酒,可能除了喜欢看足球,也无其他特别的闲暇爱好。
他一生著作颇丰,共发表200多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近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