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名住户都满意是我们的宗旨!”
——记全国道德模范、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工程建材工业总公司经理单增
新华网拉萨10月11日电(记者
边巴次仁)“我们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建设单位职工的住宿房都是主动请每一名住户满意签字后,才交付使用!”单增说话时语速很快,看得出他是一名干练的人。
提起单增的名字,西藏山南地区几乎无人不知。即使在他没有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之前,单增也是山南地区的名人。这个皮肤很黑、戴着眼镜、中等个头的藏族中年人,用他精明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彻底扭转了一个面临破产的企业和旗下上百名职工的命运。
他说:“企业的生存靠信誉,而信誉又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只有诚实守信,企业才能生存;只有让老百姓满意,我们的房子才能卖出去。”其实,房地产开发仅仅是单增所领导的企业的一部分项目。
1979年,单增来到了山南地区建筑工程建材工业总公司,当起了一名瓦工。单增从小生长在山南加查县一个偏远的牧区山村。“我喜欢做生意。”只上过两年学的单增说,“国家给予的政策很好,只要自己能经营好,企业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舞台。”从小家乡人经商的耳濡目染对单增日后的影响的确很大。
从一名普通的瓦工,逐渐到班组长、副队长、分公司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以及到目前的总经理,单增用自己的诚实和信誉、魄力和胆识,让这个1959年成立的企业连续4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3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4年被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企业文化部评为“首届质量品牌与企业文化经营论坛质量品牌文化优秀奖”。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单增也面临过很多困难:2003年单增被职工推举为总公司经理,而当时公司的账上只有14万元。看到这种情形,他大胆向银行贷款500万元,开始了建筑工程的承包生意。也就是从这一刻起,这个企业真正起死回生了。
单增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4年实现产值5876万元,利润417万元,上缴税金208万元;2005年实现产值13065万元,利润945万元,上缴税金580万元;2006年实现产值14688万元,利润1082万元,上缴税金1006万元。
企业利润的增加,让企业职工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解决了山南地委、行署之前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单增上任之前,因为企业效益差,公司职工是出了名的上访专业户。而现在,很多曾经通过各种关系离开了公司的职工都想回到这里。
如今,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工程建材工业总公司旗下有8个分公司,经营项目涉及民用建筑、市政道路、桥涵、水利水电、古建、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规划设计、新型建筑建材开发等。
当记者问单增以后的目标和计划时,这位朴实的藏族汉子说:“我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敢说为西藏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我一心只想把企业职工的收入提高,解决好我们企业退休职工的待遇,我想这样能够减轻社会的负担。”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