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张晓:苦难中奔跑的阳光男孩
——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张晓
2007年9月20日晚,当张晓在北京参加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的时候,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餐饮中心的大厅里,数百名学生围坐在两台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盯着荧屏——荣获“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称号的张晓,一个月前刚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张晓,这个从4岁开始、14年来独自照顾着瘫痪母亲的孩子,终于圆了大学梦。张晓选择了中西医结合专业,“这样,我就能更好地照顾妈妈了。”
“娘是我的全部,我是娘的全部”
对张晓来说,1993年3月21日,是一个噩梦般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他的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不到一个星期,妈妈又因为受刺激过度,诱发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
不得已,外公将张晓母子从内蒙古额济纳旗接回了甘肃平凉老家暂住。可老家亲戚也穷,张晓和妈妈逐渐成了众人眼中的包袱。不久,母子俩不得不搬到一位邻居腾出来的小草房栖身。
苦难的生活,逼迫着当时年仅4岁的张晓,承担起了家庭顶梁柱的重任。“4岁的娃娃,还没有灶台高,他就踩着小板凳学做饭。
第一次,熬了碗半生的粥,端到我面前说‘妈妈,吃’,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张晓的妈妈曹雪宏回忆起14年前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可是张晓却什么都不记得了,妈妈流着泪说,他含着笑听。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张晓学会了用微笑去面对。
妈妈虽然常年卧床不能动弹,可是衣服、脸、身子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每隔一段时间,张晓就会替妈妈洗脚、剪指甲,还要帮妈妈洗澡、擦身。
从1993年至今的14年间,每天早晨,张晓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妈妈穿衣服、洗漱,接着打扫完家里的卫生后去上学;中午抽空回家做饭,再一口一口喂给妈妈吃,又骑着自行车赶回学校。晚上放学回家,他先做好晚饭,喂妈妈吃好,做完家务,然后才开始做功课。这样的生活,张晓14年如一日。’
邻居们说,从来没有见到过张晓在课外时间把他妈一个人放在家里。
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张晓和妈妈吃得最多的,是别人扔掉的烂菜叶。不放油盐酱醋,就是白水煮菜。因为付不起房租,张晓和妈妈在这个城市里四处流浪,至今他们已经搬过5次家了。每次搬家虽然都很狼狈,但张晓总是乐观地面对这一切。他笑称自己是“随遇而安”,即使只有10平方米的小屋,也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收拾得整整齐齐。
“真正的强者,是含泪奔跑的人”
苦难没有压倒张晓,反而激发了他要做命运强者的信心。上学伊始,张晓的成绩就在班上名列前茅。即使每天都要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但他的学业从来没有落下过。上小学时,张晓年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奖状收藏了厚厚一沓;进入初中后,他的学习成绩始终排在全班前列。张晓印象中唯一一次被老师责罚还是上五年级的时候:由于好几个月没有交电费,电被掐断了,张晓只能点着煤油灯写作业,昏暗的灯光影响了书写的速度。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批评,这在张晓是仅有的一次。